“境•思政”:感受文化魅力 坚定文化自信 ——js金沙3983总站“筑梦青春”社会实践队暑期活动

2024年07月12日 17:47 点击:[]

7月4日-7月6日,js金沙3983总站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二党支部、建筑与材料学院的“筑梦青春”社会实践队先后来到重庆“六•五”隧道惨案旧址、单大琼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冯玉祥旧居和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研学活动。

在重庆“六•五”隧道惨案旧址,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方舟老师给同学们讲述“重庆大轰炸”这段悲怆的抗战历史,并告诉同学们尽管时间带走了战争的满目疮痍,淡却了人们心中的伤痕累累,散尽了重庆上空的硝烟弥漫,但重庆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团结一致、“愈炸愈强”的抗争精神仍浩然长存。建筑与材料学院徐洲老师在重建家园专栏前,从建筑专业视角,给同学们讲解重庆吊脚楼的构造特点。两位老师充分运用场地实境,开展“境•思政”社会大课堂教学,激发同学们要用勤奋刻苦来传承革命先烈们的满腔热血、发奋图强,与祖国共谱新华章。

在单大琼刺绣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家对一针一线所展现出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熊猫的憨态等惊叹不已。单老师给师生一行现场展示她的“针线绝技”,并现场讲述是坚持和创新,成就了她的技艺之路、成就了一幅幅精妙绣品、成就了她的匠心匠艺。同学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真实生动情境中,领悟到作为古老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蜀绣,其文化价值远远超出本身的价值。

在冯玉祥旧居,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方舟老师结合旧居实境,讲述自1939年到1946年期间,冯玉祥不仅积极督练抗战部队、亲赴各战区视察,也以更大的热忱和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并带领同学们一起诵读冯玉祥在1940年5月20日所作白话诗《我》,透过通俗朴素的语言,领悟冯玉祥不计个人得失、只求为国为民和积极抗战的决心以及高度的爱国热忱,重温冯玉祥将军坚定的抗战决心和他爱国、和平、民主、奋斗的一生。

在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师生一行充分领略了巴蜀传统建筑源远流长、自成一格的传承发展,因地制宜、依形就势的独特风格以及多元融合、异彩纷呈的文化内涵。建筑学院徐洲老师从巴蜀地区古代建筑的类型构造、装饰艺术维度,给同学们解读巴蜀古代建筑的特点,引领同学们要从传统建造文化的精雕细刻、匠心独运汲取智慧,为把我国建设为建造强国贡献力量。

js金沙3983总站“思专融合”的“筑梦青春”社会实践队,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贴近学生、贴近专业,创设有场境、情境、语境、至境的“境•思政”课堂,用好场馆实境、感受真实情境、创新教学语境、达成育人至境,将“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落到实处。学生江浩然说:在场馆里的思政课,有了“真、活、鲜”的味道,尤其是能在我国历史中探寻巴蜀建筑的独特,开阔了眼界、拓展了视野,知识得到双倍增长,感受到作为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坚持、坚守和创新,才能成为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学生谭雅丹说:不论是抗战时期的爱国将领和重庆人民,还是新时代的“巴渝工匠”,我感受到了深厚的爱国热情 ,我们要肩负传承和创新的双重使命,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勇于实践、富于创新的新时代“建造人”。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编审:新闻中心)

Baidu
sogou